工業互聯網從概念到實踐、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行業共識持續擴大、產業資源不斷積聚、技術創新日益活躍、應用普及加快深化,已成為世界各主要經濟體推動制造業轉型與升級的新思路。為了推動產業深入發展,美、德等發達國家先后致力于成熟度模型的研究,相關評估體系都有效地指導了產業發展。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正由概念逐步走向應用落地,正在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我國產業基礎和特點的評估體系,并在部分省市開展實踐驗證,有效指導了地方工業互聯網的健康有序發展。
評估研究和應用全球進展
多國加速構建評估體系。美國NIST研究制定了智能制造就緒度水平評估SMSRL模型,重點關注企業組織、信息系統、績效管理、信息互聯等指標的研究;德國VDMA出臺了工業4.0就緒度模型,制定了員工、戰略組織、智能工廠、智能產品、數據驅動等評估指標;德國Acatech推出工業4.0成熟度指數評估模型,建立了以結構領域為主、功能領域為輔的評估指標體系;中國發布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圍繞智能和制造兩個維度形成評估指標體系。
評估是引導標桿工廠培育的重要工具。2017年,英國政府委托西門子和企業研究機構進行“工業數字化評估”,研究如何引導英國制造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變革,打造標桿工廠。2019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對全球1000多家制造企業進行深入調研,對重大影響、成功整合多個用例、有用可擴展的技術平臺、在關鍵推動因素中表現優異四個關鍵指標進行水平評估,選出了16個“燈塔工廠”。
評估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支撐。美國國防部發布的《年度工業能力評估報告》是美國制定國防工業政策、編制國防部預算以及進行國防工業能力調整的重要決策依據;澳大利亞國防部發布的《2018年國防工業能力計劃》提出“主權工業能力評估框架”,通過對工業基礎能力的評估,提出響應技術和戰略環境變化的有效政策;加拿大發布的《加拿大優先:通過關鍵工業能力平衡國防采購》,建議實施關鍵工業能力(KIC)評估,作為經濟發展的推力和使能力量。
我國工業互聯網成熟度研究和實踐進展
其一,搭建貼近企業應用需求的評估體系。2017年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發布的業界首個工業互聯網成熟度評估模型,成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初期的有效參考。在此基礎上,2019年該聯盟開展了進一步研究,關注企業實際應用需求,并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PTC、IDC共同發布了《工業互聯網應用成熟度評估白皮書(討論稿)》,提出了新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成熟度評估體系。
設立五大評估模塊。結合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研究的最新成果,將工業企業的業務流程分為制造域、產品域、資產域和價值鏈四個部分,并圍繞企業的基礎支撐、戰略組織、產品服務、生產運營、商業模式五個模塊進行分析,更加突出數據的驅動作用。
構筑全面性的評估指標體系。綜合考慮國家戰略、體系架構、應用覆蓋3個方面因素,從設備、產線/車間、企業、產業鏈/價值鏈等環節業務流程出發,確立評估的三級指標體系。五大評估模塊涵蓋的企業業務構成一級指標,22個企業核心業務流程組成二級指標,65個業務流程下沉的具體環節形成三級指標。
設立科學的發展等級。一方面,對于工業互聯網或智能制造,數據的智能驅動對企業智能化升級尤為關鍵,數據分析、挖掘和利用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應用帶來價值的高低,數據分析利用是應用價值提升的主要評價指標。另一方面,工業模型對工業生產和管理的優化起重要作用,工業模型是大量經驗與知識的沉淀,能夠對生產現象進行精準描述和有效分析,促進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應用的價值實現?;诠I互聯網在企業的應用現狀和趨勢,重點考慮數據分析利用和工業機理模型的影響,定義了工業互聯網應用成熟度的五個發展等級。
其二,建立“線上﹢線下”的評估方式。一方面,企業通過線上自評估,初步了解自身應用水平,發現共性問題?;诠I互聯網應用成熟度評估模型,中國信通院評估研究團隊搭建在線評估系統,為企業自評估提供了服務平臺,企業首先通過注冊獲取評估賬戶,然后登錄系統圍繞基礎能力、戰略組織、生產經營、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等企業應用共性環節進行答題,最后系統會根據企業答題自動生成評估報告,分析企業應用水平并給出發展建議。
另一方面,專家通過線下診斷,深入評估具體環節,診斷個性問題。針對不同企業的特點和需求,聚焦企業關注的核心環節,形成個性化的評估方案,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研評估,解決在線評估無法解決的問題,更深層次診斷企業問題,最后形成更加全面、更加具體的評估診斷報告,并提出能有效落地的個性化發展建議。
其三,地方評估實踐進展。為了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應用成熟度評估的政策指導和標桿培育作用,中國信通院評估研究團隊在廣東、湖南等重點地區開展了試評估工作,在進一步完善評估方法體系的同時,也在支撐政策精準制定和推動實踐推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廣州不同行業的應用水平形成“三級梯隊”的格局。汽車制造、輕工家電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水平相對較高,處于廣州市“第一梯隊”,企業內部的智能化程度較高,系統集成、設備互聯互通等都取得了較好成效,數據分析利用已經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如廣汽傳祺實現了產品設計、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全流程智能化,美的華凌制冷成為廣州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電子信息、家具定制、精細化工等行業處于廣州市應用水平“第二梯隊”,企業內部實現了信息化系統的基本部署,系統和設備間的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下一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數據分析利用方面,如新森快捷正在部署生產數據分析系統,優化電路板的一次良品率,索菲亞需要加強營銷、生產數據的聯通以提高個性化定制服務能力;生物醫藥、電氣制造、機械制造等行業的工業互聯網處于“第三梯隊”,多數企業集中力量開展自動化、信息化基礎建設,加大設備自動化升級和信息化系統建設投入。
長沙經開區整體水平分布呈現“兩頭少、中間多”的特點。通過評估發現,85%企業的應用水平處于中間水平,企業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具備了一定基礎,系統集成工作只能覆蓋部分環節,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利用仍處于探索階段,這些企業提升空間較大,成為長沙經開區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少部分龍頭骨干企業應用成效較好,軟硬件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系統集成度高,企業內部數據流、供應鏈上下游價值流已初步聯通,數據價值挖掘比較充分,如廣汽三菱、藍思科技、博世汽車、三一重工等企業的整體智能化水平較高;此外,還有少部分企業應用水平相對較低,一方面表現在自動化、信息化水平不足,企業設備和系統孤島問題明顯,另一方面表現在數據采集工作尚未起步,數據價值意識相對薄弱。
推進我國工業互聯網評估工作落地的建議
一是推動評估縱深發展,提升評估工作專業化水平。在現有綜合性評估服務的基礎上,開展面向解決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際問題的評估診斷研究,聚焦生產制造、生產經營、供應鏈管理等制造業企業的核心環節,落實到應用現場,形成更加細化的評估方法,同時總結不同行業的應用特點,探索研究行業評估模型,提供更加專業化的評估理論和系統支撐。
二是優化評估服務體系,促進評估從研究走向落地。評估體系的研究要考慮企業實際應用場景,建立系統性的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還需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建立能夠落地的評估指標體系,根據各地企業的試評估反饋,優化評估指標、權重系數、評估題庫。同時,跟蹤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建設和發展的最新動態,結合我國產業基礎和應用實際,根據需要對評估模型進行更新和升級。
三是擴大評估服務范圍,挖掘工業互聯網升級需求。一方面在已進行試評估的地區繼續下沉,從省到市、從市到園區,面向企業開展應用成熟度評估;另一方面,擴大試評估工作的覆蓋面,服務全國更多地區,發現工業互聯網升級需求,在全國范圍內挖掘工業互聯網優秀應用案例。
新聞附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各司局長談2020年工作思路
聆聽專家建議,學習企業成功轉型經驗
瞄準大宗商品消費升級發力
數據中心新基建·星辰大海新征程
數字經濟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研發創新規?;?/p>
了解當前全球5G研發的總體形勢,國內5G的研究進展情況。